NADA HOLDINGS
伴隨生成式AI工具如Sora的推出,動畫與遊戲業者正面臨一場創意生產方式的轉折──AI既能成為加速產出的利器,也可能成為威脅既有職能的挑戰者。台灣動畫與遊戲產業已開始嘗試將AI技術融入開發流程,如透過AI輔助補幀,減輕動畫師繁瑣的繪製工作,或利用AI優化遊戲行銷素材。然而,這場變革引發創作者與玩家的疑慮:消費者是否能接受由機器部份生成的作品?創作者的角色又該如何重新定位?
來自智寶國際開發的經驗顯示,AI輔助可以顯著縮短動畫製作時間與成本,讓24或30個月的創作週期更有效率,並提升動畫品質與流暢度;但同時也必須謹慎拿捏,因為過度依賴AI可能引發玩家或觀眾的反彈。此外,觀察遊戲玩家對AI生成素材的接受度成為產業關注的焦點。在技術快速演進的未來,決定能否採用更多AI元素不僅是技術成熟度的問題,更是面對市場口味與消費者審美觀的選擇題。
最終,AI不會讓創作者消失,而是逼迫創意工作者與產業重新定義自己的價值。創作者需要學會與AI共舞,讓機器處理「體力活」,將更多時間投注在高階創意決策與獨特風格塑造上。面對AI新世代,創作者與觀眾的互動將決定未來的市場格局。
![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c73fa4_7aa426cb8c9744d79bf202eedf4f51bc~mv2.png/v1/fill/w_753,h_544,al_c,q_90,enc_auto/c73fa4_7aa426cb8c9744d79bf202eedf4f51bc~mv2.png)
Comments